每天早上七點,在甘肅成縣店村鎮尹寨村的大蒜銷售市場,車流如織,人流不斷,微風送來陣陣蒜香,傳遞著蒜農們豐收的喜悅。
店村鎮歷來就有種植紫皮大蒜的傳統,這里出產的紫皮蒜品質好,個頭大,長得均勻,每年都會給蒜農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。
“店村大蒜品質優良,營養豐富,辣味適中,很受我們當地消費者青睞,我每年都要到這里收購大蒜。”來自天水武山縣的客商王先生說。
“今年大蒜長得好,一畝地能收鮮蒜三千多斤,蒜價雖不如去年,但今年蒜薹價錢好,整體收益還是不錯的。”店村鎮友聯村大蒜種植戶王建斌一邊采收大蒜,一邊高興地說。
今年35歲的劉曦,是店村鎮黑旗村人,在政府發展大蒜深加工的倡導下,他通過到蘭州、云南、貴州等地考察,下定決心要在店村大蒜深加工上做一番事業。經過幾年的發展,劉曦不但掌握了大蒜和蒜薹的深加工技術,還帶動了周邊30多人長期在他的公司務工。如今,劉曦的公司生產的大蒜粉、大蒜片、糖醋蒜、干蒜薹等產品已在線上、線下多家店鋪熱銷。
“我們每年都會從店村蒜農手中收購20多噸蒜頭,10噸蒜薹進行深加工并實行小包裝銷售,不但提高了大蒜的附加值,還能解決群眾就業問題。”劉曦說。
“我們圍繞抓市場、育品牌、增效益目標,不斷從數據中找依據,用口味贏口碑,打綠色牌,把生態關,打特色牌,把品質關,打紅色牌,把質量關,積極營銷店村蔬菜品牌,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科學化、規?;?、品牌化、集約化的特色農業發展之路,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,也使店村蔬菜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。”店村鎮黨委書記楊曉東說。
近年來,成縣店村鎮聚焦蔬菜優勢產業,充分利用地理、氣候、土壤等優勢,因地制宜積極引導群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,鼓勵和扶持群眾發展紫皮蒜種植,暢通大蒜銷售渠道,延伸大蒜產業鏈條,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,推動小蒜頭做成大產業,敲響了群眾增收致富的“金蒜盤”。
聲明:以上文章來源于央廣網,如涉版權,請通知0537-3163971刪除。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